芦山县2019年就业创业成果展系列活动
己成、人成、物成之后,就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证释》,第56页)。
饮食男女皆性也,是乌可灭?然则有无皆性也,是岂无对?庄、老、浮屠为此说久矣,果畅真理乎?(《张载集》,第63页) 在《正蒙》的这两则论述中,都出现了有、无的概念。(《张载集》,第384页)推详《行状》的语气,则张载授《正蒙》时,吕大临并不在身边。
如果说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可能产生歧义的话,唯一的可能是对其中的于字的不同解释。其中与本文的主题关联最密切的是惟是有无相接与形不形处知之为难这一论断。方其散也,安得遽谓之无,则指向对根本性的误解的破除:气不聚的不形状态,被烛理不明者错误地当成了无。张载曾有这样的自述: 某比年所思虑事渐不可易动,岁年间只得变得些文字,亦未可谓辞有巧拙,其实是有过。7张岱年:《关于张载的思想和著作》,见《张载集》卷首,第15页。
参见拙著《气本与神化》,第27-31页。张载明确说凡不形以上者,皆谓之道,太虚既是无形的,当然也就在形而上的范畴。《周易》则为儒教之密理(《中庸证释》,第21页)。
《大畜·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孟子还进一步指出,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故复之本义乃返本复始原始反终之意。物之生化,由此而见,故曰物,意谓万物皆以无妄以生以成。
故有无妄始有大畜,妄而求畜,正以益其过耳(《易经证释·大畜卦》第四部,第13页)。《无妄·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
特别是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牟宗三先生提出内圣开出新外王之说,旨在将西方的民主与科学纳入内圣外王之中,以期通过返本而开新即进一步完善此说。而往圣先贤之言行即前言往行足以垂范后世,故儒家又重视学行以益于心身。坤元与阴仪相对应,为外王之行。如果只有身命之躯壳,而无良知之指导,则无始亦无终。
从空间的角度来讲,分别对应东南西北。由此亦可知,山之育即天之育。止为道之体,化为道之用。从牟先生对内圣外王说的理解来看,其对道德主体即良知的解读,并未超越仅为文字解说的层次,对‘止至善、‘用极及‘格致诚正诸义亦无实行之功,而其对良知的理解也未上升到真知即圣神之知的本体境界,故其所说的道德主体就不可能开出真正的新外王,因为他所说的返本没有真正返回到根本即本体之境之上。
由此可知,大畜在天为生生之道,在人为位育之功(《易经证释·大畜卦》第四部,第7-8页)。在这里,‘中为道本,‘和为道用。
显然,复与无妄以培育内圣之功为主。乾卦卦辞元亨利贞四字所显之乾象既是一个全象,又是一个圆象,换句话说即天道之全,乾象之圆,统御一切,无内外,无始终(《易经证释·乾卦》第一部,第145页)。
其下卦之震为决躁,易有躁动之嫌。当其为体时为不呼息即不生不灭之意。故乾健之性亦含贞正之德。不当之处,请方家不吝批评指正。至于在由内圣而推向外王的过程中能够外推到什么程度,一则取决于自己内心诚正之程度,一则取决于外在的机缘,但在位(则)言政,教在政中。一言以蔽之,止于诚也(《易经证释·无妄卦》第四部,第183页)。
人们可以通过物而明天地生成之道,即通过格物而明天、地、人及鬼神之道(《周易》注重神道设教),此亦即格致诚正之过程,并由此而推及修齐治平。《中庸》中的中与先天太极(〇)即内圣之功相配应,和与乾坤二元互环互抱所成之两仪( )相配应,而乾元即阳仪又独接先天太极(〇)。
由先天太极(〇)及两仪( )之生成关系来看,《大学》《中庸》中的内圣外王可以如此与其相配应:先天太极(〇)及两仪( )中的阳仪为《大学》中的至善之境即内圣之功,两仪( )中的阴仪为明明德即外王之行。婴孩无情欲之私,不蔽于物,而非如圣神之灵明通澈也(《中庸证释》,第135页)。
先天太极(〇)与阳仪对应格致诚正亦即内圣之功,阴仪对应修齐治平亦即外王之行。众所周知,《中庸》有云: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17)详见林安梧《从外王到内圣:以社会公义论为核心的儒学——后新儒学的崭新思考》,《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在这种观念之下,牟先生实际上已割裂了内圣与外王之间的一以贯之之联系,从而把智与仁分裂开来。由上可知,无妄之四德乃基于诚正,不诚不正即妄,故曰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乾元用九,则坤元用六,与《坤·用六》利永贞之辞相对应。
《大学》《中庸》中的内圣外王之道与《周易》中的本体生成论又密切相关。故儒家内圣外王说强调反思自我,这即是孟子讲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之意。
⑨《易经证释·图象·太极图讲义》第一部,台北:正一善书出版社,2005年,第276页。这里的多识正是《大学》所说的格物致知之意。
内圣与外王在《大学》这里表达得甚为明了。(《大学证释》,第12页)可见,正心之后所达到的境界即《中庸》所说的喜怒哀乐之未发之境界。
从四德的角度来讲,分别对应仁礼义信。‘利涉大川,应乎天也。《中庸》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②即使牟先生的弟子林安梧先生对其师之说亦多有反思。
总而言之,不管是崇阳抑阴还是崇阴抑阳,皆是为了让人们明白生生之本及生生不息之意,明白了这一道理,才能做到真正的内圣与外王。乾元与坤元之间的关系则表现为,一为阳主施,一为阴主受。
大畜卦[ ]的卦辞为: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而‘一贯也,‘主静也,‘执中也,‘用极也,‘止至善也,皆同也(《中庸证释》,第80页),皆为达至善之境之方便法门,由其内而推其外则为明明德即外王之行。
如前所述,《大学》止、定、静、安、虑、得为儒门内功修炼之法门,而《中庸》言‘道不可须臾离及‘致曲‘凝道‘至诚诸语,皆坐功,皆儒教修养之事也(《中庸证释》,第177页),皆是为了内止至善进而外明明德即实现内圣外王。这就是文王六十四卦卦序所蕴含的本体生成模式。